本网讯(通讯员:王亓剑)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扎实推进微专业建设与创新发展,8月12日至14日,电子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教师孙美玲、徐慧芳、伍长松、王亓剑赴厦门参加第二届高校微专业建设研讨会。
本次会议由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主办,来自高校微专业建设协作体成员校及其他院校的百余位领导、专业负责人和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微专业建设路径。会议通过专家主旨报告、典型经验交流、圆桌沙龙等多种形式,结合实地考察与创新案例展示,围绕新时代背景下微专业的发展方向与建设实践开展了深入研讨。
厦门工学院副校长李咏梅出席会议并致辞,对各高校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她强调,微专业建设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平台,促进院校之间的经验交流与协同合作,共同推进微专业建设迈向新台阶。
在专家报告环节,厦门大学特聘教授邬大光作《专业与微专业的异同》专题报告,从微专业的内涵理解、建设路径及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厦门工学院常务副校长苏涵分享了题为《在难题破解中实现学校发展的新目标》的专家报告;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理事长教授曹勇安阐释了《微专业开发原理、原则与方法》,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医学院院长孙强就《大健康微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进行汇报。此外,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副教授郑宏、重庆交通大学教师陈卓、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朱雪强、西安欧亚学院教务处副处长王群、渭南市科学思维学会会长张洪利等分别从课程思政、跨学科建设、全球治理微专业、产业需求对接以及科学思维融合等角度作了典型报告。
我校省级微专业“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专业负责人徐慧芳以《“三融六真零距离”的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微专业建设与创新》为题,研讨会上作经验分享。该微专业依托“产教融合、理实融合、学创融合”三大路径,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培养体系;通过共建校企联合培养中心,引入真实项目案例库,实施“六真”项目式教学,并创新动态评价机制,为集成电路产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实战型人才,形成了可推广的建设新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省级微专业“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已成功入选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微专业建设项目库。
(审核:赵倩青 责任编辑: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