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里人们就餐,喜欢寻找靠窗,靠边的位置;火车、汽车上,人们也更倾向与做在靠窗的位置;广场里休息的人群,喜欢选择广场周边建筑物的墙根、立面的凹处停留,或是靠在柱子、街灯、树木之类等依托物而驻足,只有当边界区域人满为患时,人们才不得已在中间区域停留。这是为何?原来人的行为受到“边界效应”的影响。
“边界效应”理论是由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提出来的。他指出:“森林、海滩、树丛、林中空地等的边缘都是人们喜爱的逗留区域,而开敞的旷野或滩涂则无人光顾,除非边界区已人满为患。”在城市里,随处可以观察到这些现象,街边的咖啡馆和小餐厅,室内的座椅少有人坐,而临街的餐桌则被抢占一空,人们边吃喝、边欣赏过往的行人,既说明喜欢交往是人的天性,也说明位于建筑物边缘临街的餐桌是人们喜爱的逗留处”。
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进一步阐明了边界效应产生的缘由:“处于边界有助于个人或团体与他人保持距离”。这里表达了人的三个心理需求:
1.人喜欢观察空间和观察人,人有交往的心理需求,而在边界逗留,为人纵观全局、浏览整个场景提供了良好的视野。
2.人在需要交往的同时,又需要有自己的个人空间领域,这个领域不希望被侵犯,而边界使个人空间领域有了庇护感。
3.人在交往的同时,需要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即人际距离。
所以,很多大受欢迎的餐厅都是用窗、墙、隔断、靠背、花池、绿化、栏杆、灯柱等等来形成一个个的不同的空间,以满足人们的以上三种需要。
总而言之,边界区域之所以受到青睐,显然是因为处于空间的边缘为观察空间提供了最佳的条件,人选择边界逗留比站在外面的空间中暴露要少一点,这样,既可以看清一切,自己又暴露得不多,个人领域减少至面前一个半圆。当人的后背受到保护时,他人只能从面前走过,观察和反应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