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勤为径:她的学业进阶之路——记电子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2025届考研优秀学子袁雨晴

发布日期:2025-04-21
分享:

       本网讯(通讯员:钱静)袁雨晴,电子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2021通信本1班学生,她自踏入大学校门到叩开研究生之门,这段旅程如同攀登山峰,既有扎实攀登的笃定,也有突破自她的蜕变。

       大学四年,袁雨晴始终以“深耕专业,多维拓展”为准则。她始终秉持认真学习的态度,成绩在班级中名列前茅,多次获得奖学金。课堂上,她积极参与互动,主动回答问题,《通信原理》等核心课程均取得95分以上的成绩。

       此外,袁雨晴积极参加专业类竞赛,在实践中检验和提高个人学习能力,分别参加了安徽省物联网大赛、挑战杯比赛和电赛等。在物联网大赛中,她作为队长,主要负责硬件的焊接与软件编写部分,带领团队获得省级二等奖; 在挑战杯比赛中,袁雨晴作为队员,主要负责电路焊接部分,助力团队获得省二等奖。通过参加这些比赛,不仅培养了她与同伴的合作能力, 也提高了她的专业水平。

       大三寒假,袁雨晴决定报考内蒙古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这个选择源于两个信念:一是希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在专业上有更深层次的发展;二是渴望在顶尖平台接触前沿课题。备考阶段,她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三维学习法”。          

       考前两个月,因长期久坐患上腰椎间盘突出,医生建议卧床休息。她硬是站着刷完10套模拟卷,把专业课笔记录成音频反复听背。所谓逆袭,不过是把别人眼中的“不可能”拆解成无数个“下一步”。这段经历带给她的远不止一纸录取通知书。在图书馆度过的1200个小时,教会她如何将大目标拆解为可执行的微观动作;在模拟面试中的17次失败,让她领悟到“真诚比技巧更重要”的沟通本质。4月喜讯传来,她如愿考上内蒙古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

       回望来路,她越发认同:优秀从来不是天赋的馈赠,而是系统的胜利——是每天比昨天多理解一个公式的坚持,是在每个瓶颈期主动寻求突破的勇气,更是将知识转化为价值的自觉。站在研究生生涯的新起点,她愿继续以“笨功夫”做“真学问”,让人生的每一步都沉淀出回响。  

(审核:赵倩青 责任编辑:吴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