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一流专业立项建设点
—自动化专业
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它以自动化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
安徽新华学院自动化专业2007年开始招生;2012获批校级特色专业;2016年获批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21年获批安徽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和安徽省“四新”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2年获批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项目及安徽省专业服务十大新兴产业项目等。
一、打造“双能型”师资队伍
自动化专业共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博士5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比100%;双能型教师占比100%。
专业拥有安徽省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6人、省级优秀人才3人;同时引进阳光电源、国轩高科、徽辰智电等多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10余人,实施双师同台,促进教学资源多元化建设,产学研协同育人效果显著。
专业部分专任教师:
序号 |
姓名 |
学历 |
学位 |
职称 |
备注 |
1 |
刘永平 |
研究生 |
学士 |
研究员 |
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双能型教师 |
2 |
郑常宝 |
研究生 |
博士 |
教授 |
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双能型教师 |
3 |
申小芳 |
研究生 |
博士 |
副教授 |
专业负责人、双能型教师 |
4 |
王琦进 |
研究生 |
博士 |
教授 |
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坛新秀、省级优秀拔尖人才、双能型教师 |
5 |
张卫忠 |
研究生 |
博士 |
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双能型教师 |
6 |
纪利琴 |
研究生 |
硕士 |
副教授 |
省级线上教学名师、省级卓越教学新秀、省级教坛新秀、双能型教师 |
7 |
汪青 |
研究生 |
硕士 |
副教授 |
省级教坛新秀、双能型教师 |
8 |
彭霞 |
研究生 |
硕士 |
副教授 |
省级线上教坛新秀、双能型教师 |
9 |
孙静 |
研究生 |
博士在读 |
副教授 |
省级教坛新秀、双能型教师 |
10 |
王琰琳 |
研究生 |
硕士 |
副教授 |
校级教坛新秀、双能型教师 |
11 |
江涛 |
研究生 |
博士在读 |
讲师 |
双能型教师 |
12 |
王爽 |
研究生 |
硕士 |
助教 |
双能型教师 |
专业企业师资: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工作单位 |
职务 |
1 |
徐君 |
高级工程师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中央研究院电力电子研究中心总监、安徽新华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产学研副院长 |
2 |
张跃火 |
高级工程师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光储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 |
3 |
杨秀领 |
工程师 |
徽辰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总经理 |
4 |
王干 |
工程师 |
中兴教育管理有限公司 |
安徽新华学院-中兴ICT现代产业学院产学研副院长 |
5 |
李卫龙 |
副研究员 |
安徽省煤炭科学研究院 |
技术人员 |
6 |
凌生斌 |
工程师 |
国轩高科 |
大众项目中心主任 |
7 |
吴宏伟 |
工程师 |
合肥祥通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总经理 |
8 |
王晶 |
高级工程师 |
大唐华东院电气所 |
技术研发人员 |
9 |
葛新生 |
高级工程师 |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
工程师 |
10 |
刘伟 |
工程师 |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工程师 |
二、深化“模块化”课程改革
对标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以产出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建设,构建大平台小模块的课程体系。
同时,将科技前沿技术和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开发工程设计类项目(扫地机器人、扫雷小车等30余项),结合工业机器人工作真实场景,按照人工智能领域知识能力需求,围绕写作机器人、机器人搬运、AGV等产品采用“真实任务、真实场景、真实岗位,真实流程、真实作业、真实考核”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实现学业与产业接轨、理论和操作的无缝衔接。
同时,专业建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平台,《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工程制图》《模拟电路》《电路》等7门课程先后被立项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MOOC、智慧课堂、教学示范课、一流课程等精品课程项目累计近20次,其中《数字电路》课程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三、搭建“企业级”实训平台
专业现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4个,省级大学生创客实验室5个,省级虚拟仿真中心1个。拥有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自动检测实验室、自动化综合实训中心、电机拖动与电力电子实验室、电气智能平台、机器人应用实验室等10余个实验室。
自动化专业自2013年以来与安徽省龙头企业“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育人,近年来先后与合肥市及周边多家企业开展专业及基地共建,在共组多元化高水平师资团队、配备行业及高端实验实训基地、融合专业课程与职业认证等方面深度合作,引入人才培养规格标准、企业级设备等,实现实验室共建、课程共建、教材共编、项目共研、师资共培、学科竞赛共办。
四、拓展“多渠道”第二课堂
自动化专业已为国家自动化专业领域培养1500多名毕业生。学生在校期间获国家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80余人次,校级奖励600多人次,参加课外科技、社会活动覆盖面达到100%。
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等大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国家奖10余项,省级奖项百余项。获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项目5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发明专利10余项。
五、培养“高质量”优秀学子
根据近三年就业统计,在国轩高科、阳光电源等大中型企业毕业生占总人数67%,主要从事技术支持、软件测试、工程管理等工作,学生就业质量高。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对口就业率87%,起薪5850元,远高于安徽平均水平。学生毕业后在企业迅速成长,不少毕业生已经进入企业管理层。部分毕业生考入中科大、南邮、南理工、合工大等著名高校研究生。根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9年安徽省一流专业排名结果,我校自动化专业位列全国第六、安徽省第一。
根据麦可思对我校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就业分析报告及用人单位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用人单位认为本专业毕业生思想品德好,综合素质高,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好,理论基础宽厚,专业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工作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交沟通能力,整体满意度连续三年超过95%。
毕业生中涌现一批杰出人才: